兩個受騙人的親身經歷
融資夢碎
法制日報 本報記者 周 斌
網絡上,越來越多的受害者正在把“騙子”投資公司公諸于眾。中國誠信企業網對網友投訴的2000多家投資公司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投資公司屬于騙子公司
“起初我還想,這些投資公司租這么貴的地段辦公,怎么可能是騙子呢?騙我區區幾萬元,還不夠他們付房租呢。”廣州人何戎對記者說,“現在想來,他們騙的又何止我一個”。
2月21日,根據當事人何戎提供的“行騙”單位名稱,記者在北京市工商信息網上查到了相關信息,他們的企業狀態都為開業,并附有具體的經營地址。
據此,記者趕到了“騙”何戎的美國亞斯本財務集團北京代表處,其位于北京市東三環北路的天元港中心某層。然而,該代表處原本所在的房間現今空空如也。在大廳工作人員的“大樓租戶”記錄本上,也沒有發現該代表處的蹤跡。
而在高級寫字樓漢威大廈內其原本租賃的房間里,另一位當事人———江西人程木根上當受騙的美國斯威克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已被一家信息公司所代替。
【融資夢】
站在北京市大康大廈樓下,程木根異常興奮。在大廈大廳的指示欄里,程木根要找的美國斯威克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正在其中。程木根手頭有一項專利技術,急需資金啟動項目。此時,美國某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及時出現了。
程木根輕輕推開代表處的門,一個西裝筆挺、笑容可掬的年輕人迎上前來。其貌文質彬彬,談吐優雅,完全符合程木根心中國外投資集團公司工作人員的形象。
過程如程木根之前想像的那般美好,他興致勃勃地重復介紹了一遍他的專利。年輕人耐心地聽著,顯得興趣十足。
“是的,正如電話里所說,我們想直接購買你的專利。”年輕人說,但您的專利到底值多少錢呢?
“這您說了不算,我們說了也不算,應該由有資質的評估公司做出價值評估。”年輕人看了一眼程木根,微微一笑:“我們給您推薦一家北京著名的評估公司,但按規定,費用由您自己支付。”
2萬元!評估公司迅速報出了價格。“我們最多可以給您支付其中的
10%,這已經是破例了。”年輕人說。
來北京之前,程木根從網上查詢了美國斯威克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在工商部門確有相關登記;而重慶某區政府網站上,代表處負責人與北京某政府官員一起去考察投資的報道,更讓他對代表處的真實性和實力充滿信心。
特別是,代表處身處北京高檔寫字樓里,辦公條件和工作人員素質都很高,這是親眼所見。
于是,程木根支付了18000元。評估報告出來后,他再一次來到北京。與代表處簽訂了購買意向書。接待他的年輕人說:“過一個月后來拿錢吧。”
為此,程木根激動得一夜難眠。
【一場“騙局”】
在程木根與美國斯威克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的接洽過程中,代表處搬過一次家,從大康大廈到漢威大廈。
“寫字樓更豪華,辦公條件更好了。”這讓程木根覺得該代表處正如他們自己宣傳的那樣:實力雄厚。
而由此便認定其租賃者也“非富即貴”者也不在少數。“當時完全被他們的外表迷惑住了。”當事人何戎回憶道。
何戎在廣州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為了擴大規模,急需資金注入。于是他通過報紙上刊登的廣告,給一家美國亞斯本財務集團公司北京代表處打去了電話。
對方說規模太小無法進行股權融資,但看中了何戎公司的發展前景,可以成立項目公司,借錢給他,雙方還商定了還款利息。
2007年11月15日,該代表處派人到何戎公司調查,由何戎提供差旅費用。半個月后,代表處說投資計劃已被美國總部通過,但要求律師調查出具法律意見書,這項工作要求由何戎完成,代表處指定北京某律師事務所。
該律師事務所開口便是5萬元,一番討價還價后降到4萬元。在先支付70%的費用后,律師事務所派人去了廣州何戎的公司。
但簡單粗糙的調查讓何戎生疑,他到首都律師網上一查,該人并不是律師!而此時,網上也開始出現關于美國亞斯本財務集團公司北京代表處是騙子的言論。
何戎馬上去買了錄音筆收集證據,沒過幾天,該代表處便人去樓空,電話停機。于是,何戎以律師事務所參與行騙為由向北京律協進行了投訴。
同樣,程木根最終也沒有像先前預料的那樣得到任何投資。
那個年輕人再次打來電話時說:資金總部批下來了,但不是購買專利,而是合作,合作的前提是做一個商業計劃書。按照規定,制作單位我們指定,錢你出。
這回,程木根拒絕了。于是年輕人又說:可以不要商業計劃書,但審慎調查報告不能少,中英文的。按照規定,制作單位我們指定,錢你出。
終于,程木根認識到該代表處就是個騙子公司,無休止地要錢。為此,“我和80歲的老母親,先后兩次到北京,找到他們理論”!
結果是,美國斯威克投資集團北京代表處又“搬了家”,但這一回,他們沒有告訴程木根去處。
【“騙子”何其多】
北京市宏方曌律師事務所彭劍律師在從事律師職業的過程中,為很多真正的投資方做過律師盡職調查報告,即法律意見書,也為一些融資方做過牽線搭橋的工作。在他看來,北京的很多所謂投資公司,十有八九是沒有投資實力甚至是投資資歷的。
經過數年,彭劍發現這樣的投資公司真是為數不少。他的一個朋友,河北省某縣招商局負責人的話讓他震驚:做了十多年招商引資,與各式各樣的投資公司打過交道,少有結果。
網絡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受害者正在把“騙子”投資公司公諸于眾。
一份來自民間的調查數據———中國誠信企業網對網友投訴的2000多家投資公司做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投資公司屬于騙子公司。
中國誠信企業網總編輯岳偉新介紹說:“我們得到受害人投訴的信息后,首先是核實受害人的真實性,要求受害人講述被騙的經過和提供相關材料,并在材料上簽字;還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證復印件、住址和固定電話。一切落實后,才會對被訴的投資公司進行調查。”
“我們模擬受害者的受騙經過,通過電話或親身暗訪被訴單位,如果得到了和受害人相同的答復或結果。被訴單位不能滿足我們要其提供公司的開戶銀行、股本結構等要求的,一般可以確認為騙子公司。”
確認結果后,騙子公司的名單在中國誠信企業網上滾動更新。
于是,不斷有人給岳偉新打來求情電話:我們給錢,把某某公司撤下來吧;也有威脅的:不把某某公司撤下來,你都不知道會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