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灰色地帶看基金公司是否誠信
信息來源:中國網(wǎng) 時間:2007/12/30
七個灰色地帶看基金公司是否誠信
基金,需不需要誠信,還是只以凈值說話?投資者的答案顯而易見,被蒙騙是令人心寒的。其實,基金公司也在思考如何獲得投資者長期信賴和托付。
砸下再多銀子打品牌,也抵不過一次誠信的缺失。所有資產(chǎn)管理機構(gòu)都明白這一點。
但市場中的誘惑和壓力很難抵擋。牛市里,基金公司頻頻曝出交易丑聞,這些丑聞既有個人行為也有公司行為,我們在前面《新"基金黑幕"隱憂》一文中已有歸納。除此之外,更多誠信問題暴露在"灰色地帶"——不少基金管理人為追求業(yè)績和規(guī)模,暗自違反契約規(guī)定進行投資和營銷。
基金,需不需要誠信,還是只以凈值說話?投資者的答案顯而易見,被蒙騙是令人心寒的。其實,基金公司也在思考如何獲得投資者長期信賴和托付。
產(chǎn)品設計莫名不副實
基金合同中,雖然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實際投資運作中,很多混合偏股型基金都表現(xiàn)得像股票型基金,倉位比例接近上限,有的基金甚至在某些時點超過上限。
比如,有的基金投資策略明明是精選大盤股,最后卻投資了小盤股甚至ST股;資產(chǎn)配置比例中股票的投資比重是30%最后卻被提高到70%、80%以上。
有的基金名稱含小盤字樣,季報十大重倉股中9只重倉股的總市值都超過100億元,其中包括兩市總市值排名前30位的中國石化、中信證券、貴州茅臺和太鋼不銹這四只權重股。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產(chǎn)品設計與投資運作相脫離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業(yè)績雖然有所上升,卻對投資形成了一定的誤導,損害了基金的形象。
穩(wěn)健投資莫紙上談兵
穩(wěn)健投資是資產(chǎn)管理核心要求之一,也是很多基金寫進契約的投資理念。
然而,在牛市瘋狂氣氛中,為了競爭業(yè)績表現(xiàn),很多基金表現(xiàn)得不甚穩(wěn)健。波段操作比比皆是,題材股炒作仍然熱衷。有的基金短線風格兇悍堪比私募基金。據(jù)長盛基金和信誠基金公告披露,旗下基金參與"上半年第一莊股" 杭蕭鋼構(gòu)(行情 股吧)的炒作,一只是頭天賣第二天賣,一只是停牌前一天殺進,復牌即拋。
上半年題材股"過山車"行情讓一些基金飽受打擊,這一課應引為持有人鑒。
根據(jù)Wind資訊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A股基金中交易換手水平最高的一只基金換手率達到40。68倍,即平均每個交易周將股票清倉換倉一次。此外,換手率前十位的平均換手水平高達20倍,剔除申購贖回影響后,前10只基金半年的平均換手率依然達到15倍,最高達31倍,相當于半個月?lián)Q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