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 (記者黃艷清) 現階段,職場誠信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近年來,各種職場失信行為曝光屢見不鮮,社會、媒體、企業、政府機構對職場誠信體系建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日前,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與太和鼎信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人才信用服務中心,并啟動中國職場誠信指數調研項目。
中國人才信用服務中心受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指導,從政策指引的角度搭建中國職場人才信用評價體系,對企業、求職者及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職場信用監督及認證,明確企業招聘過程中的人才信用標準,核實求職者的信息,規范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服務標準,從而搭建完善的中國職場人才信用體系。調研當下職場環境與人才誠信現狀、發布專業指數是中國人才信用服務中心成立后首要推進的任務。
李直:建設人才信用體系是當務之急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直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職場信用危機主要表現在個人信用體系缺失和企業用人信用體系缺失雙方面。
個人信用體系缺失:從人才市場個人就業、擇業、使用和發展而言,與現行的個人信用制度相關的就是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而此制度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嚴重缺乏,尤其關于“個人信用”的材料,根本就沒有,毫無信息可查,因此互不守信,互不誠信現象層出不窮,導致人才無序惡性流動。
企業用人信用體系缺失:部分企業為降低用人成本、增加收益,招聘人員時承諾種種福利待遇,而實際卻出現拖欠克扣職工工資、超時加班、拒不為員工繳納保險等等不誠信問題,不僅損害了企業形象和勞動者的利益,也直接影響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而誠信企業也往往沒有記錄,不被激勵,失去保持用人信用的原動力,逐漸邊緣化。
李直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建立健全人才信用體系:第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第二,信用保障體系;第三,信用監督體系;第四,人才信用庫。
董洋:73%被訪者認為職場存嚴重的誠信風險
太和鼎信總經理董洋表示,企業虛假招聘信息、騙取求職者費用;求職者虛假簡歷、偽造證件/文憑、在職員工泄露企業商業機密、惡意跳槽事件也頻頻發生,職場誠信度迫切需要提高!

圖1:據太和鼎信調查,73%的被訪者認為中國職場存在嚴重的誠信風險

圖2:職場誠信風險的主要原因
季征:虛假簡歷是職場不誠信的最直接體現
太和顧問常務董事、合伙人季征在發布會上對往年中國職場誠信數據做了回顧與分析。他介紹,在一項“在求職過程中,您是否使用過不真實的簡歷信息”的調查中,74%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夸大過部分內容的簡歷。不真實的內容包含:工作履歷、學歷、資格認真、身份證等。
大多數人認為職場上不誠信的后果并不嚴重,更多的是主觀的心里感受。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關注并有效控制職場誠信風險,調查顯示企業最關注的一項也是職工入職誠信管理。
相對應的,招聘方也存在不誠信行為。招聘方缺乏職場誠信的行為主要集中在:

圖3:求職者眼中的招聘方不誠信的主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