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信用評級是當今中國經濟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為何保證商業信用評級業健康發展呢?公信力是靈魂,其過程和結果必須客觀、公正、合理,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信賴。我們今天之所以要大談商業信用評級的誠信問題,因為只有做到誠信,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才有意義。
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正因為兩者之間存在差距,才凸顯出公信力的必要性。由于我國商業信用評級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如當前我國評級業操守不夠出現的各種利益糾葛現象,有以評級之名行牟利斂財之實的,有以迎合企業口味任意降低標準的,甚至以收費金額來確定信用等級,使嚴肅的評級業蒙受“銅臭”染污,變得魚龍混雜,頗受社會詬病。我國評級業只有堅守“公信力”這道底線,自覺摒棄金錢和利益糾纏,嚴把評定標準,才會擺脫尷尬局面。
此外,還應放眼長遠,夯實基礎,向世界一流評級業看齊,不斷完善評級考核體系,向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水準邁進,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信用評級業。
公信力是一種自覺的依法合規經營意識,公信力離不開職業操守,更離不開法規意識的推動。當前,我國評級業在制度設計、監督管理等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漏洞,影響了評級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一要完善相關法律規范,推行公平競爭和“雙評級”制度,有效約束評級業行為,樹立評級信譽;二要加大評級業監督力度,打破信息封鎖,提高評級業社會透明度,以監督來推動評級業信任度提高;三要規范評級標準,打破各自為政、同質競爭的局面;推動評級業發揮自身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為社會提供客觀公正的評級信息。
公信力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鑄造公信力,需加強評級業內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更需確立誠實守信的文化理念。當前,評級業尤其應在培育誠實守信文化上下功夫,營造一種誠實守信光榮、弄虛作假可恥的健康文化氛圍。同時,成立行業自律機構,對在評級中降低標準或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制裁:在行業中亮黃牌警告或勒令整頓,對造成嚴重社會負面影響的評級公司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對情節特別嚴重的評級公司予以摘牌和取消其評級資格,確保評級業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