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石家莊市經濟團體聯合會)秘書長楊志遠
人物簡介:
楊志遠 石家莊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石家莊市經濟團體聯合會秘書長、黨組書記。長期從事企業文化建設研究,在企業責任、誠信、職工教育等方面具有獨到見解并先后發表了多項專著。
15年,三鹿奶粉獨領全國市場風騷。然而,誰能想到,這個奶粉行業的“巨人”卻因三聚氰胺而轟然倒塌了。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它必然的成因,企業誠信建設問題也頓成關注熱點。就人們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石家莊市經濟團體聯合會)秘書長楊志遠。
誰踐踏誠信,誰就會受到懲罰
記者:三鹿事件發生后,企業誠信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您對企業誠信問題有哪些看法?
楊志遠: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引發全社會對誠信問題的思考是必然的。三鹿事件,實質上就是違背科學發展觀和不講誠信的典型案例。一個企業不講誠信,勢必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整個行業,給社會造成危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誠信,不僅是社會和廣大用戶對企業的要求,更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首要條件和立足之本。企業擁有誠信,標志著企業的成熟與發展,也是企業和企業家價值觀念和人格力量的表現。因此,誠信對企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可以說,誠信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現代企業都在講合作共贏,但合作的前提是誠實守信,一個有資金、有項目而沒有誠信的企業,很難找到合作伙伴。如果一個企業對內對外都講信用,就會贏得創業和發展的機遇,就會得到更多方面的資源支持。如果企業內部人人講誠信,彼此真誠相待,就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這種互助行為就會自然變成企業文化,生成合作環境。
記者:要進入國際市場,企業的“通行證”更離不開誠信。
楊志遠:我們已跨入世貿組織的大門,宏觀經濟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要求企業必須按世貿規則辦事,否則,很難參與國際貿易往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跨國公司競爭力》課題組在研究世界500強時發現:企業最終的競爭力取決于它在一系列價值中如何進行價值選擇,即共有價值觀誠信的理念才是企業競爭力的動力源泉。因此,企業必須樹立國際化思維和規則意識,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誰都無法賦予,只有企業按照規則辦事,真正做到誠信經營。
無數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守信用、不講信譽,踐踏道德,就會造成內部人心渙散、效益滑坡;外部惡名遠揚,終究會轟然倒地,退出歷史舞臺。所以,誠信是企業的生命線,誰踐踏誠信,誰就會受到懲罰。
“誠信經營”不只嘴上說紙上寫
記者:其實有許多企業,都把“誠信經營”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可實際上卻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楊志遠:的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信用就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比如海爾,被中國企業信譽協會評為“中國產品質量放心用戶滿意誠信企業”,據了解,海爾是同類企業中唯一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企業。多年來,海爾人本著“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經營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上帝,不打價格戰,把海爾發展成為產品遠銷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跨國集團。然而,有的企業在學習其他企業發展經驗時,往往注重機制和制度方面的問題,而忽略了成功企業核心的理念——誠信經營,甚至把誠信經營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而實際行為沒有自我約束,其結果可想而知。
記者:我們在實際行為上面,就要做到“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楊志遠:是的,誠信是企業最大的資本。與其說企業經營的是產品,不如說企業經營的是信譽。一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處于領先地位,首先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必須要在商品質量、價格、管理、服務等方面堅持信用至上,履行誠信承諾,抓好與誠信關聯的系統工程。縱觀歷史和現實,像同仁堂、全聚德等這樣的百年老店,哪一個不是由于講誠信而揚名的?對企業來講,只要對客戶講誠信,遇到資金緊張時,供貨方可以充分考慮合作的基礎,給予最大的諒解和支持;如果對員工講信譽,遇到資金緊張時,員工一定可以體察領導的難處,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如果對消費者講誠信,企業的品牌就會深深扎根在消費者心中,并在市場中受到寵愛。
誠信就是“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如我市的石藥集團、神威藥業、樂仁堂醫藥等,都是制藥行業的骨干企業,正是他們堅持誠信經營的理念不動搖,堅持造福社會大眾的信念不改變,才使企業獲得快速發展,同時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消費者的信賴。
悠悠萬事,責任為大
記者:有人說,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天天都在考試,內容全是誠信,但這種考試是非常公平的,殘酷的。你怎么看?
楊志遠:市場不包容失信,市場也不相信眼淚。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市場經濟后,一些人抱著“講誠信吃虧,不講誠信暴富”的信條,在利益的驅使下,從缺斤短兩、制假售假、坑蒙拐騙、逃避債務,發展到拖欠民工工資等。這些失信甚至不法行為,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社會毒瘤,嚴重敗壞社會風氣,干擾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經濟需要規則,如果不講誠信,就會破壞規則,而規則的建立僅靠政策和規章是不夠的,需要行業從業者的道德支撐,需要誠信這個實實在在的基石。應該認識到,誠信就是形象。
一個大型企業的毀滅,給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帶來嚴重影響,而重新建立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的形象需要多大的成本和代價?但愿企業經營者能夠從三鹿事件中真正得到啟示,受到教育,并做到警鐘長鳴,時刻反省。
記者:三鹿事件發生后,您認為作為企業經營者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楊志遠:悠悠萬事,責任為大。作為企業的經營者,科學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努力搞好生產經營,謀求合理利潤是應該的。但是,企業家首先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擔當起各種角色的責任,一個沒有道德修養的經營者,很難履行好責任,也很容易出問題。企業家,不僅要關注經營目標,更要關注責任指標,比如在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等方面出現問題,其責難逃。不違法、不違規、不失信是基本的規則;特別是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沒有道德何談責任?這一點非常重要。
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者要注意“責任團隊”建設,加強職工的道德教育,用道德喚醒責任,用責任保證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
信用來源:石家莊日報 信息發布:中國誠信企業網 (編輯: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