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是指對信用交易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即對信用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通過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導和協調內部各部門的業務活動,以保障應收帳款安全和及時回收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風險和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綜合處理風險,使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企業的信用管理注重對客戶信息的收集和評估,信用額度的授予,債權的保障,應收帳款的回收等各個交易環節的全面監督。
信用管理的意義:
(1)、短期意義:隨時監控客戶應收帳款的回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為了隨時監控客戶的應收帳款,企業一定要與客戶保持密切的連系和及時的溝通。此外在出現客戶無法償還款項時,應當要求其提供擔保,減少壞帳損失的風險。
(2)、長期意義:有效提升客戶的質量。信用管理規范的企業對資信狀況良好的企業給予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信用額度和信用期。而對于資信狀況較差的客戶,則進行現款交易或給予較小的信用額度和較短的信用期。對后類客戶,其本來就存在資金周轉的問題,在企業不給予融資機會時,一部分會慢慢退出,令一部分則看到資信狀況較好的客戶能得到更優惠的信用環境,會不斷改變自身的資信狀況,最終企業會擁有一個穩定守信的客戶群,企業的形象也會得到很大提高。這對企業而言,是生存環境的改善,是一個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長期有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