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規模超級化,企業所有權者與企業經營者開始分離,經營者欺騙投資者的事件時有發生,大公司信用受到質疑;
2、經濟的全球化,國際交往與貿易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增多,但是由于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交易信息和維權能力,所以出現了大量針對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欺詐,跨國交易風險增大;
3、蘇聯與東歐政治劇變后,世界上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開始向市場經濟國家轉型,這些國家由于沒有市場化的社會信用體系,造成了社會性的信用缺失,各經濟主體無法相互信任,大大增加了經濟交易成本,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4、互聯網的興起,為各行業提供了機遇與挑戰,但電子商務也因信用問題而不能快速發展。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以促進社會誠信和降低交易成本為宗旨的中國誠信企業協會開始研究:
如何保證組織不做失信行為;
如何建立一個失信行為的識別機制;
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嚴厲的失信懲罰機制;
如何在中國快速建立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
如何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公益性社會信用體系,使失信懲罰機制不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等條件的限制。這就是E-315:9000國際信用管理體系產生的初衷,該體系通過對各類組織的信用認證和管理,成功解決了上述問題.